关于史料实证发表时间:2022-01-14 19:45 学科素养 史料实证 历史本是史料学,讲求“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 1.史料的分类 (1)史料概念 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即信息。 (2)料分类 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可分为三类:当事人直接的记载或遗物:当事人事后的追记:同时代人的记载。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例如《史记》一书,关于西汉时期的记载是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关于西汉以前的史事记载是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设施。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墓葬作为实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有的甚至还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积。三是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 文献资料:按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 口传资料是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记录等。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因其更加丰富完备而更为重要。文字史料是指原始即是文字记载,非由口述而写成的。 2.史料运用 (1)史料的搜集 主要包括利用工具书、追踪搜集(与问题关联的史料)、平时阅读搜集、调查采访和利用互联网等。 (2)史料的整理 主要是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可以采用投资料性质分类:按时间期序排列和按专题性质整理等形式。 (3)史料的鉴别 史料的鉴别或称考证,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字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 (4)史料的解读 史料的“解读”不是”阅读”,需要解读者有扎实的史学功底,“读”出一般阅读者不易发现的信息,是史学研究者的基本功之一。 ①要判联史料的价值。出土文物客现、真实,但不详细;文献材料详细、具体,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②将材料与所研究的主题进行链接,寻找材料中与主题关联的信息。 ③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对于文献材料,首先要考虑作者是谁,提出了什么问题,运用了哪些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判断材料是否可靠。 ④将此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链接,看是否能够相互印证。 (5)运用史料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①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 ②坚持公正、客观的史学观点。 ③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牌别。 ④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 3.历史认识 历史认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历史研究者存在着阶级阶层、国家民族等方面的差异,这对于其得出的历史认识有很大的影响。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研究方法,运用计量史学得出的结论,与运用比较史学得出的结论就有很大的差异。同样是研究天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运用革命史观进行研究就会给于前者较高的评价,而给子后者较低的评价;但是送用成代化史观,则会给前者较低的评价,而对后者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给予较多认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占有型多的史料,正确地甄制史料的真伪则能获得较高史学成果,否则就会形成相反的结果,正如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所说的“史才、史学、史识”一个也不能少。 (4)时代的局限性 时代局限性是不可能突破的,比如,我们生活在21世纪,我们既产能复古,也不可能回到19世纪,或者是超前进入22世纪;同时,一个时代有其特有的时代环境,推动着历史和进程。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放到当时的时代大环境下,而不能以现在环境下的所思所想过分地苛责古人。 |